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7:58:43  浏览:89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
(第50号)


  《长春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已经2002年3月2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4月21日起施行。

                            
市长:李述
                          
二00二年三月十一日



长春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规范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内(双阳区除外)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


  第三条 市公安部门是本市道路交通的行政主管机关,其所属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第四条 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应当坚持公正、公开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公安交通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维护道路交通秩序,自觉接受公安交通警察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劝阻和举报。


  第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200元罚款。可以并处吊扣6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驾驶无号牌、无行驶证车辆的;
  (二)军队、武警部队驾驶员无民用车辆驾驶证驾驶民用车辆或者民用车辆驾驶员驾驶军队、武警部队车辆的;
  (三)饮酒或者饮用含有酒精成份的饮料后驾驶机动车的;
  (四)驾驶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的;
  (五)非残疾人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的;
  (六)在路边划有实线的路段或者其他禁停路段停放机动车,且驾驶员不在现场或者拒绝将车辆移走的;
  (七)在路中心划有单实线、双实线路段越线或者跨线行驶的;
  (八)驾驶车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或者利用所驾车辆故意危及其他车辆行驶安全的;
  (九)路口遇有停止停号,强行通过的;
  (十)遇有停止信号或者交通阻塞时,从前方已停驶或者缓行的车辆两侧穿插、超越行驶或者改在其他专用道行驶的;
  (十一)在禁行区域、禁行时间内行驶或者不按照单行线指示方向行驶的;
  (十二)公安交通警察执行公务示意停车时,故意不停或者停车后拒不出示证件的;
  (十三)非法安装标志灯具、警报器和标志牌的;
  (十四)超过驾驶证有效期3个月内申请换证的。


  第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100元罚款,可以并处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驾驶的车辆车体残损或者排放尾气不符合标准的;
  (二)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在车辆外部或者在市区内的交通设施上安装、喷刷、张贴文字、图案的;
  (三)不按规定申领或者换发记分卡的;
  (四)市区内鸣喇叭的;
  (五)货运车辆未封盖或者封盖不严,导致洒漏垃圾、沙石、泥土、煤炭等物品的。


  第八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元罚款,可以并处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初考取驾驶证二年以内驾驶出租车、小公共汽车的;
  (二)号牌丢失、残缺、破损、失去反光性能视认不清未及时申请换发的;
  (三)倒装号牌、悬挂单支号牌、号牌无制式封钉的;
  (四)擅自在车辆内外安装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灯光装置的;
  (五)违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各种通行证使用规定的;
  (六)驾驶室内,摆挂张贴影响操作、妨碍视线物品的;
  (七)不随身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或者驾驶证、行驶证的正、副证不全的;
  (八)驾驶或者乘坐两轮摩托车不戴头盔或者侧坐的;
  (九)行车中接打手持移动电话、查阅BP机或者吸烟的;
  (十)违反交通标志、标线指示的;
  (十一)在无障碍的道路上故意压速、停驶或者以其他方法阻塞交通的;
  (十二)公交客运车辆、长途客车、通勤班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
  (十三)车辆行驶中非遇危急情况突然减速、转弯、掉头、停车的;
  (十四)行驶中频繁变换车行道争道抢行的;
  (十五)进入导向车道后变更车道或者不按规定方向行驶的;
  (十六)机动车不按分道行驶的;
  (十七)路口超越停止线停车的;
  (十八)车辆行驶中没有关好车门、车厢板或者车未停稳开车门的;
  (十九)长途客车违反行李架载物规定的;
  (二十)客车载人超过规定人数,货车违反载人、载货规定的。


  第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元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1个月驾驶证:
  (一)在行车道和装有隔离护栏封闭的路段停车的;
  (二)在距交叉路口、桥梁、引桥、遂道、公共场所出入口、学校门前、公共电、汽车站30米内的路段停车的;
  (三)在环型路口内、人行横道、人行道、施划厢式斜线的路段、施工地段及其他禁停路段停车的;
  (四)在设有站点的路段上,公交客运车辆、长途客车、出租车、通勤班车未在设置的站点处停车的;
  (五)公交客运车辆、长途客车、出租车、通勤班车未经批准,在主要街路或者站点上停车候客的;
  (六)临时停车,未开启右转向灯的;
  (七)逆向停车的:
  (八)车身未平行于道路边缘线临时停车的;
  (九)在距右侧道边0.5米以外临时停车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车辆并处以500元罚款:
  (一)已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继续上路行驶的;
  (二)买卖或者变相买卖、赠与报废车辆的;
  (三)拼装机动车的;
  (四)非机动车安装动力装置的;
  (五)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在市区内从事营业性客运的;
  (六)畜力车在市区内从事营运的。


  第十一条 在本市使用外地车辆和本市借用或者购买挂有外地号牌的车辆,超过1个月不办理异地登记或者转籍手续的,暂扣车辆,处以500元罚款。


  第十二条 人力三轮车、手推车、畜力车在禁行区域、禁行时间内行驶的,暂扣车辆,处以200元罚款。


  第十三条 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手推车、残疾人专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20元罚款和警告:
  (一)通过交叉路口,违反交通信号指示或者公安交通警察指挥行驶的;
  (二)逆向行驶或者穿越广场的;
  (三)在机动车道内行驶或者推行的;
  (四)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横过四条以上道路或者行经无信号指挥的交叉路口,不下车推行的;
  (五)行经交叉路口,遇有停止信号时,不依次在停车线内停车等候或者采取推行、绕行的方法通过路口的;
  (六)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专用车行驶中撑伞或者手持物品的;
  (七)行驶中攀扶机动车的;
  (八)行驶中双手离把的;
  (九)骑自行车不按规定载人的;
  (十)在车行道上停车交谈的;
  (十一)在未划标线的道路上不靠右侧行驶的;
  (十二)行驶中与机动车抢行的;
  (十三)同时推骑两辆以上车辆的;
  (十四)装载物品超高、超宽、超长的;
  (十五)乱停、乱放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的;
  (十六)不安装车闸、车铃或者闸、铃失效的。
  违反前款规定的,当场不能缴纳罚款的可以暂扣车辆。


  第十四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1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一)行人通过交叉路口时,不按交通信号指示或者公安交通警察指挥行走的;
  (二)在有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路段内,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横过道路或者斜穿道路的;
  (三)在车行道上溜冰、滑板、行走的;
  (四)在车前、车后急穿的:
  (五)在车行道上散发广告、传单、兜售报纸等物品或者占用车行道聚堆闲谈的;
  (六)不在站台上或者靠近停车地点的人行道上候车的:
  (七)在非站点和车行道上拦乘车辆的;
  (八)在车行道上逆向或者隔道招乘出租车的;
  (九)在车辆未停稳或者停车等信号时上下车的。


  第十五条 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或者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假报驾驶证被盗、遗失补领驾驶证的,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第十七条 占用或者改变公共停车场(库)使用性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占用或者改变性质的面积处每平方米每日5元罚款。


  第十八条 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置、移动、拆除、污损、损坏市区内交通设施,处以2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元罚款。


  第十九条 驾驶人员拒绝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和超期拒绝到指定地点交纳罚款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暂扣车辆,在其接受处罚后,将车辆返还。


  第二十条 被张贴违章停放通知单或者被告知其被电子仪器摄录的违章车辆,该机动车的所有人不协助确认违章驾驶人员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未列举的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履行职责,依法进行管理,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4月2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体人字[2003]421号
关于印发《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
现将《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体育总局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六日

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优秀运动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应退役后再就业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优秀运动员是指: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高水平运动队正式在编享受体育津贴奖金制且训练时间在两年以上的在役运动员(包括集训、试训期间参加过学历教育或职业技术培训的运动员,集训、试训时间可以连续计算);
(二)承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任务并从事奥运会、全运会项目的地市级优秀运动队正式在编享受体育津贴奖金制且训练时间在两年以上的在役运动员;
(三)符合第一或第二项条件并已经正式办结全部退役手续的退役运动员。
第三条 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在役运动员奖学金、退役运动员助学金(以下简称为“奖学金、助学金”),对优秀运动员进行资助。奖学金、助学金所需经费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基金列支。
第四条 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坚持有利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有利于鼓励运动员加强文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奖学金、助学金有关政策的制定,并委托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的优秀运动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热爱体育事业,刻苦训练,严格遵守体育职业道德和体育赛事纪律。
(三)在役期间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学历证书;或退役后一年内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录取通知书,进入全日制高等学校学习,并签订自主择业协议,办结全部退役手续;或在役期间或退役后半年内经所在单位批准,参加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并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在役运动员取得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退役运动员分配工作或自主择业后,在半年内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在一年内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入学通知书可以提出申请。
第八条 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的优秀运动员填写《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申请表》,经所在单位(离开运动队后须经原所在单位)同意,报相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审核。
承担省、自治区、直辖市训练比赛任务的各地市级运动队运动员申请奖学金、助学金,须经地市体育局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审核、汇总。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统一将审核通过的材料报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具体材料包括:
(一)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的综合报告;
(二)《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申请表》;
(三)学历证书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或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四)退役运动员提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批准退役的证明复印件;
(五)自主择业的运动员退役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提供自主择业协议书或审批表复印件。
第十条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确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优秀运动员名单,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十一条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定期通过媒体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享受奖学金、助学金人员名单。
  第十二条 在役运动员获得奖学金的,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通过银行将奖学金直接划转给个人。
退役优秀运动员获得助学金的,根据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提供的运动员学籍证明复印件、第一学期学习成绩单复印件或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在退役运动员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将助学金直接划转到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指定的帐号内,由其统一发放。
第十三条 奖学金、助学金标准:
(一)在役期间或退役后半年内经所在单位批准,参加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并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给予奖学金或助学金2000元;
(二)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大专学历证书的,一次性给予奖学金3000元;
(三)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的,一次性给予奖学金5000元;
(四)退役后参加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且签订自主择业协议的,一次性给予助学金10000元;
(五)退役后参加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且签订自主择业协议的,一次性给予助学金15000元。
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退役时尚未毕业的,如退役后继续参加学历教育,坚持完成学业,按照在役期间参加学历教育标准给予助学金。
第十四条 奖学金、助学金原则上每人只能享受一次。曾获得过奖学金、助学金的运动员,再次参加学历教育,如应享受标准高于前一次,可增发差额。
第十五条 优秀运动员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后,发生以下情况,收回奖学金、助学金:
(一)伪造学历证书(入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二)未到院校就读的;
(三)违反院校纪律被开除的;
(四)因其他原因没有完成学业的,没有取得正式毕业证书的。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体育局要加强奖学金、助学金管理,严格审核申报材料,不得推荐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对出现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取消其单位所属运动员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的资格。
第十七条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为筹集体育基金举办筹资活动及联谊活动,邀请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运动员参加的,运动员应积极参与和配合。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优秀运动员不包括职业运动员。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44号

  《山东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19日省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山东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实施价格监测预警,发挥价格监测预警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省政府价格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测预警及其管理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价格监测预警,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价格调控监管需要,对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成本、市场供求等变动情况进行采集、分析、预测、报告、发布和警示等活动。

  第四条 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坚持客观真实、科学有效的原则,实行定点监测与市场调查巡视、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将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其所属的价格监测预警机构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经济和信息化、农业、粮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价格监测预警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配合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开展价格监测预警工作。

  对在价格监测预警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价格监测工作实行报告制度。省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全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规定价格监测定点单位、项目、标准、周期和指标、代码等内容,并适时调整。

  设区的市、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并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的规定,指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为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并颁发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证书和标志牌:

  (一)有承担价格监测工作任务的人员;

  (二)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能够反映当地同类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

  (三)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强;

  (四)具备价格监测数据资料收集和传输手段;

  (五)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一经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不得随意调整。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品种调整以及其他原因不能完成价格监测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取消其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资格,并收回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证书和标志牌。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价格监测定点单位的指导,开展免费业务培训,无偿提供所监测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价格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费补贴。

  第十二条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应当建立价格监测台账,按照规定报送价格监测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者拒报,不得伪造、篡改价格监测资料。

  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出现异常变动时,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应当及时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所报送数据进行审查核实,确保价格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场价格监测情况的分析、预测、预报,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报告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动态及变动趋势,反映价格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应急监测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价格应急监测:

  (一)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出现或者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及异常变动的;

  (二)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需要对相关商品和服务适度监管的;

  (三)出现抢购、囤积重要商品现象的;

  (四)其他应当实施价格应急监测的情形。

  第十六条 实施价格应急监测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临时指定价格应急监测定点单位、确定监测项目、报告频次和时限。

  当引起价格应急监测的情形消失价格持续保持平稳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停止价格应急监测。

  第十七条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征兆或者已经发生异常波动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报告警情,并提出建议。

  第十八条 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价格主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当前款规定情形消失时,应当及时解除该项预警。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监测调查巡视制度,组织开展日常巡视和专项调查。专项调查主要包括价格热点调查、应急调查、舆情调查及预期调查等。

  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单位和个人接受价格监测调查巡视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网站、报刊、政府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但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价格监测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履行价格监测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进行价格监测、调查时,应当按照规定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和应急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出现异常变动,未及时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告的;

  (二)虚报、瞒报、迟报或者拒报价格监测资料的;

  (三)伪造、篡改价格监测资料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市场调查巡视对象拒绝按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价格监测预警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影响或者决策失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